💡

我收集的有趣文章

Chinese Articles on Medium

種子募資 Seed Round Fund Raising

下面文章是我在 2013 年剛剛參加完 500 Startups 的時候寫的,因為偶爾遇到有人詢問創業籌資相關的問題,所以稍稍修改後把它搬到 Medium 來。 募資是很個案的事情,不同產業,不同表現,不同地區,面對不同投資人,都會有天南地北的差距。不過雖然如此,還是很想要整理一下最近知道的籌資應該要知道的事情與技巧,供大家參考。大都僅是個人意見,請斟酌服用。 講在前面,向投資人籌資就像是賣商品給客戶一樣(如賣預售屋,車子),「心理遊戲」占了大部分的影響,請不要預設只要說明自己的產品就行。因為對象不同,所以一些事情要事先準備與心態上也要調整。 先從第一個 Q&A 開始: 前提當然是自己的錢不夠但是公司成長需要花更多錢。如果公司成長其實不需要錢,或是覺得自己只是做一個 life style business,則不需要籌資。 而從投資方的角度看,問題會轉為:「你的公司是否夠吸引我(投資人)投資?」 ,我覺得一般創業者忽略了這個角度看自己的公司。從純機制面來看,投資人只是單純從現在市面上所有的創業公司裡面挑出自己心目中的前幾名投資,然後希望自己的投資可以賺大錢。所以能夠照著投資人的脈絡,提出正確的資料讓自己表現突出,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般而言要吸引投資人,traction 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產品有 traction,你就只需要包裝好你的 traction 就應該可以吸引到喜歡你這個題目的投資人。Greylock 的 Brendan Baker 有個文章在談如何包裝 traction,請大家務必參考一下。 如果公司的 traction 不夠(不是等比級數成長,或是用戶還有限),那就應該轉為用 problem → solution 的方式來介紹自己的產品/公司。這時候發揮創意,讓大家留住深刻印象是最重要的(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市場很大)。不然如果已經有之前的成功經驗或是很有成就的團隊成員,從團隊著手也可以。 Angellist 的 Naval 也有一個關於這個題目的演講,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重點是不要想辦法讓自己每個東西都看起來很好,而是要挑出自己最強的那個點,讓投資人能夠專注在自己的這個強項上。 另外,要找到自己公司的強項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想一想就好了。500 Startups 花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調整我們每個公司的 Demo Day Pitch,請了很多投資人,不同的 Mentors 來給意見。這不僅是準備這個活動而已,而是藉由 3 分鐘的簡報來找到自己公司的強項說服投資人。所以準備好 pitch 的簡報或是素材之後,請再徵詢自己熟悉的投資人,Mentors,或是其他創業者的建議,再漸進修改成大家能夠接受與了解的形式。 有兩個前提要了解: 從風險的角度來看,投資人是越晚投資對他們越有利,因為風險較小,所以對創業者來講就是反過來,越早籌到越多錢越好。 因為公司沒錢而籌錢是大忌。 所以,建議最好的「籌資時機」為: 用 BP 就可以籌資,需要很好的口才與雄厚的人脈。或是之前有成功的記錄。趨勢上來看,能夠這樣籌到錢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大都要有一些產品可以看或是有點表現才比較容易籌到錢,但當然這時候能籌到錢是很好的時機。 有一些 beta 用戶可以證明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或是看的到一點 traction,也是很好的籌資時機,可以試著用一點點數據佐證自己的夢想來說服投資人。 表現好自然是最好的籌資時機。 而較不好的「籌資時機」,則是: 我相信這跟大部分人認知相反,因為最常聽到人家說的,就是「我等產品推出之後看看市場反應再籌資」。這其實對創業者來說風險是最大的,因為一但產品推出後不太成功,也就意味著你沒有機會再籌錢,所以就算之後想要調整或轉型,也可能因為沒錢就喪失機會。而,不太成功的機會很大的,請不要對未來有太美好的期待。 產品上市前雖然可以避開這個風險,可是投資者也不是省油的燈。除非你有其他的驅動因素(trigger)迫使他們現在就要決定要不要投資(如參加 Startup Accelerator 的 Demo Day 製造一些競爭),不然他們等幾個月到你的產品上線就可以知道你的表現了,正常的投資人應該都會選擇等到那時候再投資也不遲。 所以,下次遇到投資人不要再說像是:「我們下個月就要推出產品了」,投資人一定都是微笑地回你:「產品上市了記得通知我們喔,我們很有興趣」 我個人覺得只有 beta 前後的時間比較容易籌資,所以請善用這段時間。另外,籌資也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慢慢籌進來 (美國現在大多這樣,也建議這樣做),如果你希望 seed 的時候籌 500K 美金,其實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分開執行 (如 50k 開發前從親友籌,150k 在 beta 之後籌,300k ...

種子募資 Seed Round Fund Raising
給第一次籌資的新創公司看的幾點注意事項

最近因為演講的關係接觸到比較多新團隊,雖然講的內容不是募資,可是有少數團隊的募資結果讓我捏一把冷汗。我以為關於募資的知識很流通了,可是好像還不盡然,所以我想要寫在這裡,希望有需要募資的人(尤其是第一次)可以參考: 第一次籌錢大部分的人都著眼在拿到多少錢,不過我覺得第一次更重要的是給出多少的比例。通常會這樣看,在籌 series A 之後給出約 50% 上下,也就是說在 Seed 的階段大概總共可以給出 25% 左右(總共喔,因為可能會分兩三次籌 Seed)。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為了讓 founder 的股份不要太早就被稀釋掉,不然到了公司後期股份太少變成為人打工。這一方面是為了 founder 可以執行自己的策略,但更重要的是不少 VC (尤其是有名的大型 VC)如果發現在 Series A 之後你一下就被稀釋到 50% 之下太多,他們可能就不願意投了。一是因為覺得給 founder 的激勵不夠,二是代表還有另外一個投資人佔了很大的股份,這會影響他們領投的意願。 也就是說,有個投資人在一開始的時候給你 400 萬希望佔 40% 的話,如果你收了,那你之後大概就是要靠著這個投資人一直投你下去才行,也許事情最後真的很美好他可以繼續支持下去,但我自己是不會收的(少了比價與談判的能力,等於被壓著打),尤其是他只是個個人投資或是非頂級 VC。 所以讓我用數字說清楚點,如果你是第一次收資金,那我建議把自己的估值設定在 1000 萬到 2000 萬台幣(在台灣做軟體),收 150 萬到 300 萬台幣。如果有人提供你 600 萬可是希望佔 30%,我建議你拿 300 萬佔 15%。用多少錢是可以調整的,錢少一點就是 founders 多做一點事情,或是

給第一次籌資的新創公司看的幾點注意事項